第711章 转移利益,编辑部的辛苦-《大明:最强太孙,开局求老朱赐死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我们不做,岂不是等着丢失那么大的市场?”

    李五有些不怎么甘心,不希望白白地把这一份利益,让给沈旺他们。

    “我们做棉。”

    陈诚济说道:“我们福建是没有棉,但在湖广、江西等地,还是有的,丝绸是很好,但海外穿得起丝绸的人不多,我们主打低价。”

    “湖广和江西的商人,肯定都想出海,以及来市舶司贸易,但他们没有我们那么好的条件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这边的市舶司,给他们留出足够的位置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也能带他们出海,一起赚钱,互利共赢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出原料,我们出人,这个合作是可行的。”

    “未必不是全新的出路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在麻方面,我们的麻,确实没有江南的多,但湖广江西,同样都有。”

    陈诚济简单地分析。

    麻,也是织布的原料。

    真正穿得起丝绸,或者棉衣的人,在大明绝对不多。

    江南地区的桑农,他们生产出来的生丝,是不可能给自己织造衣服,而是卖出去赚钱的。

    再用麻,给自己织布。

    粗布麻衣,便是如此了。

    陈诚济又道:“我们干脆放弃了丝绸,随便他们怎么折腾,我和湖广、江西等地,不少商贾都有关系,李兄肯定也有,现在就派人去联系。”

    李五茅塞顿开,拱手道:“还是陈兄考虑得周全,但我们也不能,不做任何反击。”

    陈诚济说道:“就在瓷器、茶叶上,给他们反击,统一压价,我们的成本,比他们要低,还有糖……我和广西的富商聊一聊,他们的甘蔗最多。”

    东南亚也有甘蔗,也可以制糖。

    但是他们的糖,质量很差。

    远不如现在大明流行的白砂糖。

    具体的制糖工艺,已经流传出去了。

    当然也是朱允熥,故意传出去的,他们这些商贾都懂制糖,因此糖的价格在这个时候,被压得特别低。

    在大明卖糖,现在赚不到大钱了。

    这是朱允熥故意的,只是想让普通的人,都能吃上糖。

    糖吃多了不好,但没有糖也不行,和盐一样,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。

    不过他们卖给那些西方人的,雪白晶莹的白砂糖,在西方人当中,特别受欢迎。

    陈诚济说道:“我们再从糖开始反击,打压江南的商帮。”

    李五点头道:“我在广西,也认识了几个商人,等会就派人前去联系,一起合作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