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7章 农乃国本-《大唐岭南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味道不错,既是水果,也是蔬菜,产量如何,种植麻烦否。”李世民永远关注的是产量。

    “产量一般,不过最大好处是不占地,房前屋后,土地边上搭个架子就成,结果时间长达两三个月,也就是说两三个月都能吃到。”冯戴文解释道。

    看着许多菜的样式虽然自己认识,但是许多个头不对,李世民问道:“朕也是做过农活,为何你这许多菜都要大一些,难道辽西的温汤要好一些。”

    “回父皇,这不是温汤监那种菜,这是大棚蔬菜,就是在地里搭建棚子种菜,至于您说大小问题这主要有两个原因。

    第一这是不同地方的种子,虽然都是同一个样子,但是品种,味道都不一样,比如这个冬瓜,真腊的冬瓜就是这么巨大,而大唐以前那个有许多毛刺的冬瓜是长不到这么大的,还有这手瓜,岭南的种子又比江南的大一些,最好的反而是蜀中的。

    第二个原因就在于打理,精耕细作,计算合适的输密度,太过于密集,果实营养不够,自然长不大,过于稀疏又不划算。”冯戴文仔细的讲解道。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,想不到种地还有如此多学问,而且许多老农都不如你,朕让户部安排人去辽西那里学习,让人好好教他们日后推广全国。”李世民想一下道。

    “好的,一定好好教他们,种地学问许多,儿臣也不过是懂点皮毛,只是老农天天只想着种自家地,儿臣想的是如何种地,这思考不同,结果自然不同。”冯戴文解释道。

    “不错,这就是站的高度不同,也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,这个道理朕还是明白。”李世民点点头赞同道。

    “走吧,把寒瓜带上,进殿在说。”李渊见菜看得差不多就再次招呼道。

    感谢旺旺,我念冬大哥月票,感谢朋友们的推荐票谢谢,祝愿大家元旦快乐,天天开心。

    (本章完)全本书-免费全本阅读网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